回收?還是垃圾?-現今保麗龍的遭遇
近年來環保意識的高漲,落實環保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做好垃圾分類,
但是在垃圾分類中總會有一些項目是我們搞不清楚的,
此篇為探討保麗龍垃圾遇到的難題外食常見的保麗龍餐具,
究竟是回收還是一般垃圾?
而保麗龍回收又會面臨甚麼困境?
認識保麗龍
保麗龍結構圖
保麗龍成分是由聚苯乙烯(Polystyrene , PS)加入發泡劑製成的
保麗龍發泡多寡
保麗龍是聚苯乙烯加入發泡劑後,再進行加熱,然後製成一種較輕的材質,其中有90%至95%的體積是空氣,是一種相當省資源的塑膠。
依發泡倍率的不同,可以製成免洗餐具、生鮮托盤及泡麵碗、漢堡盒等容器。
保麗龍性質
保麗龍容易被強酸強鹼腐蝕,甚至還能被多種有機溶劑溶解,如丙酮、乙酸乙酯。不抗油脂,受到紫外光照射後易變色。
聚苯乙烯質地硬而脆,無色透明,可以和多種染料混合產生不同的顏色。發泡聚苯乙烯(俗稱保麗龍,泡沫塑膠)也被用於建築材料,具吸音、隔音、隔熱等效果,近來被大舉使用於中空樓板(新工法)。
關於保麗龍
在保麗龍製品當中,養殖漁業及漁業中也佔了很大的比例,當這些保麗龍未被好好落實回收時,保麗龍就淪落為海洋廢棄物,據調查保麗龍是海洋廢棄物中佔比次多的項目,全台每年產生的1200噸的海洋垃圾中,約有245噸的保麗龍,但真正被回收的實際只有20%,剩下的不是被亂丟,就是丟棄在海岸邊﹐而這些保麗龍很容易吸附海洋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(POPs)以及重金屬,海洋生物誤食之後進入食物鏈,長時間累積下,人類跟動物的生態都會受到威脅。
保麗龍困境
當大多數人提到保麗龍,總會認為它是個不環保的材質,但在生活
中依然處處可見,最常見的應用包括免洗餐具、飲料杯、泡麵的食品外
包裝,保麗龍餐具的年產量約為九千噸,即便多年來倡導保麗龍可以
回收,但仍然有55%的保麗龍餐具流入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。
進入掩埋場的保麗龍面臨了難以分解的狀況,至於被焚化的保麗龍
則是有產生有毒氣體的疑慮,其實保麗龍焚燒到700度以上時,就會分
解成為水和二氧化碳,並不會產生「戴奧辛」引起毒害問題,但是如果
在燃燒的過程中混合其他含氯物質,就有可能會產生「戴奧辛」,進而
影響人體及環境。
保麗龍的困境包括了回收的相關規範模糊不清,不僅民眾在做垃圾分類時感到困惑,連政府外包的回收公司對於保麗龍回收的標準都不一樣,再來,相較於保麗龍的成本低廉,保麗龍在回收時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與技術才得以完成,想要兼顧營利及環保的情形下,保麗龍的回收從不同角度來看都是個很矛盾的狀況。
種種的難題都是造成保麗龍回收率不高的原因,保麗龍或許只是垃圾問題中的其中一部份,但是它在無形中,連帶的骨牌效應影響了人類的健康以及自然環境的傷害,尋找經濟發展以及環保議題的平衡將會是人類所要面臨最大的挑戰。
保麗龍去哪了?
回收的保麗龍垃圾依照髒污程度,分為A、B、C三個等級,A級是包裝用、緩衝用,沒有污染的純白乾淨保麗龍,B級則是生鮮用保麗龍-乾淨但沾有膠帶、印刷、貼紙等物質或是建材用(沾有油垢、水泥),C級保麗龍是海洋浮標、鑄造用、外層全是腐蝕或污漬。其中B跟C級是難以處理的,想要回收B、C級保麗龍,必須想出辦法過濾雜質,因此這些是業者不願面對的。
保麗龍去哪了?
齊輝環保科技公司高月清先生的「自創有機溶解技術」與「傳統電溶法」不同的是它可以解決了遭汙染的廢棄保麗龍回收問題,在溶解保麗龍的同時將雜質過濾出來。在整個溶解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分離機的技術,透過分離技術將有機溶劑的耗損率下降了近7成,
減低了消耗的成本,在環保處理和效益間取得了平衡,而使用在溶解技術中的分離機也獲得了專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