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 麵包蟲研究

麵包蟲介紹
00:00 / 00:30

被輕視的小昆蟲 竟是環保小尖兵

說到麵包蟲或是大麥蟲,對於許多養鳥或養魚人士來說一定不陌生,他們通常被當作餵食的飼料,相信很多人也會當作釣魚的魚餌,但你有想過一隻小小的蟲卻是維護大自然的重要幫手嗎?根據國外研究,發現牠們會食用保麗龍並且可以進行分解,這讓所有環保人士都看到了一曙光。義守大學生科團隊經過多年研究,終於找到其中的關鍵因素。

 

保麗龍為石化產品之一,內含有一種稱為「六溴環十二烷」的劇毒,是一種環境荷爾蒙,在大自然中除了不易被分解,更會對環境及生物造成影響,你一定很難想像竟然會有生物可以吃像塑膠一樣的保麗龍。義守大學生科系教授劉孝漢教授表示,在實驗的過程中一直很懷疑保麗龍是否有成功被分解,但最後經過實驗證實是對的。透過解剖麵包蟲,取出其腸內液,再經過分析,終於找到麵包蟲以及大麥蟲體內的兩種特殊菌:TM1和ZM1,這兩種菌能夠分解並且造成保麗龍化學結構上的破壞,不會讓保麗龍的毒素殘留在麵包蟲體內。經過研究團隊的飼養,發現只吃保麗龍的麵包蟲也能順利長大成蟲。

12.png
麵包蟲技術介紹2
00:00 / 00:46

突破重重的關卡  為生態貢獻心力

麵包蟲及大麥蟲腸道內的細菌有許多種,想要篩選出能夠分解保麗龍的細菌相當不容易,研究團隊為此困擾了兩、三年。如果只是單純將細菌分別放在保麗龍上,需耗時一年半載才能觀察出那些細菌會進行分解。所幸後來找到能夠溶解保麗龍的特殊物質,將保麗龍溶解並放進培養皿內,觀察哪些細菌願意食用,最終找出TM1和ZM1這兩種細菌。再透過多重實驗,發現細菌能夠在保麗龍平板上生長,並使保麗龍乳化液變清澈,以及改變保麗龍結構,證明了研究的準確性。

 

找出能夠分解的細菌,劉孝漢教授表示接下來希望能找出細菌中的關鍵基因,並對其他菌種進行基因改造,讓保麗龍越來越能被自然分解。劉教授也提到,由於現在保麗龍及塑膠微粒汙染嚴重,會經由食物鏈慢慢囤積在生物體內,也期望未來能夠跟食品廠商合作,開發可食用晶球,幫助人類清除體內所殘留的塑膠微粒,來維護環境生態的永續和人類健康。

​製作團隊:

   影像:黃冠中/鐘仁佑/黃昱      

文字:張銅丹/程郁晴/程鴻鈞

設計:林芷妤/李家詠/梁恩妤

 

 

bottom of page